“天路文华——西藏历史文化展”在北京博物馆举行

更新时间:2018-03-06    信息来源:新浪网    浏览次数:9369

来自故宫博物院、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直接反映禄东赞受松赞干布派遣,向唐太宗请求和亲史实的著名历史画卷《步辇图》(唐·阎立本绘,此图年代有考证系唐代真迹,也有研究认为是北宋摹本)今天起在首都博物馆对外展出,由于画作年代久远,为保护文物,仅能展出两个月。

这一画也是首都博物馆“天路文华——西藏历史文化展”的重要展品,该展览汇集北京、西藏等五省市21家文物收藏单位,共216件(组)文物,其中大昭寺、扎什伦布寺、萨迦寺等13家寺庙提供的文物均为首次与公众见面。


步辇图(局部)

步辇图(局部)


展览从雪域文明的溯源,高原与周边地区的交通交往,藏传佛教的发展概况,雪域高原与中原和同一家四个部分,表现“藏民族及其历史文化,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要作用”。

“文明溯源”为展览的开篇,展示雪域高原远古文明的由来。本单元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史前的石器、陶器等出土文物,展示雪域高原文明与内地文明之间的文化渊源,表现高原先民与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的关系;二是从部落联盟到吐蕃政权建立的简要展示,吐蕃的建立为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如来自西藏昌都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卡若遗址的文物。其中陶罐上出现的“W”形的折线纹,与黄河上游马家窑文化宗日类型的器物装饰手法是一致的。这一部分展示的细石叶的文化系统也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期的华北地区。另外,这一部分还展示着曲贡遗址中的文物,其中有一件带柄的铜镜则带有明显的中亚、西亚风格。


三角折线纹夹砂黄陶罐

三角折线纹夹砂黄陶罐


双体陶罐

双体陶罐


双体陶罐质地为夹砂黄陶。口呈喇叭状,直颈,腹部为相连的袋状双体,肩颈部有一对孔钮用于穿系绳索。陶罐的表面纹饰精美,使用了刻划纹和朱墨两色彩绘装饰。陶罐的双体有多种纹饰,一体为双勾菱形纹,在菱形纹内外都施彩;一体为双勾三角折线纹,只在折线纹外施彩,在颈部和肩部还饰有带纹。器物造型饱满优美,构思巧妙,工艺娴熟,代表了当时卡若文化的最高制陶水平,被誉为西藏新石器时代陶器的代表作。在西藏昌都卡若遗址所发掘的陶器当中,双体陶罐仅此一件。该器应不是普通的生活用器,可能在氏族部落举行中大祭祀和庆典活动时所使用的一种礼器,具有特殊的意义。

松赞干布建立的吐蕃王朝持续两个多世纪,期间,通过连接中原与地中海沿岸的多文化交往的丝绸之路,吐蕃与外界有频繁的贸易交流。660年,吐蕃占据青海附近的平原,670年,吐蕃相继占据于阗、高昌、龟兹、吐鲁番、疏勒,704年,吐蕃军队控制帕米尔以西。来自于中亚西亚地区的萨珊波斯、粟特文化也因丝路贸易影响到吐蕃。

下面这件银壶,供奉于大昭寺松赞干布修行殿,内装青稞酒。瑞士西藏艺术学者乌尔里希·冯·施罗德(Ulrich Von Schroeder)认为从仪式功能看与源于古希腊的酒神崇拜有明显关系,反弹琵琶的男子发间有日月头饰,令人联想到萨珊君王的形象,表明他们可能属于王室舞者。


兽首胡人纹银壶(复制品)

兽首胡人纹银壶(复制品)


奥利地学者阿米·海勒(Amy Heller)认为,上述人物并非萨珊王室舞者,发带上的日月头饰不是萨珊王冠的完全翻版,早在8世纪至9世纪的吐蕃王墓前和西藏第一座寺院桑耶寺石碑上就有日月图案。阎立本所绘《步辇图》上,禄东赞身穿的长袍应是四川产的仿萨珊、粟特样式,可以参考《步辇图》上的服装样式得知,银瓶上的人物服装在吐蕃王朝时期已经流行。阿米·海勒的研究倾向于此银瓶为西藏本地制作,因为萨珊或粟特的工匠不可能将王冠赋予在乐舞伎头上。


兽首胡人纹银壶(复制品局部)

兽首胡人纹银壶(复制品局部)


对此件银壶的来历研究,结论不一。藏传佛教宁玛派伏藏文献《国王遗教》(约成书于1345年)记述了松赞干布在大昭寺秘藏了10个壶,其中3个为骆驼首。1645年,五世达赖喇嘛记述了大昭寺内所有的文物图像,这件银壶被记为“马头圣银壶”,是宗喀巴大师(1357-1419)作为伏藏发现并供奉给大昭寺。


茶具

茶具


最早的茶叶传入藏地的路线与途径,可能与后来唐宋之际通过“茶马贸易”将四川、云南、贵州等汉藏边地茶叶输入到藏地的传统路线——即所谓“茶马古道”有所不同,而是更多地利用了汉晋时期通过西域汉晋“丝绸之路”,进而南下阿里高原,与汉地的丝绸等奢侈品一道,行销到西藏西部地区。此次展览也展出诸多藏族的茶具和食具。



嵌宝石金索拉。为盛食器,该器圈足内壁用藏文写有:“藏历火猪年,由雪堆白工艺房新铸的布达拉宫御膳房的物件,资金由原布达拉宫管家提供。”

“雪域佛韵”部分展出由文化交通而来到西藏的佛教文化(展示藏传佛教是从内地和印度两方面传来,并经过民族化、本土化而成为中国佛教文化的一部分,并非单纯外来)。本单元包括佛教初传、佛教复兴、佛教艺术本土化三个部分,并展示佛教在藏民族生产生活中与民族文化相结合,在生产、艺术、科技、医学等方面产生的相关文化成就。


此次展出诸多造型精美的佛像:


铜鎏金八瓣莲花大威德金刚曼陀罗(复制品)

铜鎏金八瓣莲花大威德金刚曼陀罗(复制品)


铜鎏金时轮金刚像

铜鎏金时轮金刚像


江森护法神面具

江森护法神面具


“和同一家”是展览的重点,展示藏民族对于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的民族认同、文化认同,进而上升到国家认同的历史发展脉络。本单元内容分为四个部分,展示唐与吐蕃和亲;元代萨迦派帝师;明代多封众建;清代“兴黄安蒙”的历史您将看到历史上不同时期与中原王朝中央政府之间的联系,展示雪域高原与中原和同一家的血脉渊源。

展出有布画金成公主进藏图唐卡、布画彩绘萨迦班智达·贡嘎坚赞与八思巴赴凉州唐卡等。


永乐年施刺绣大威德金刚唐卡

永乐年施刺绣大威德金刚唐卡


从元朝开始,西藏地方正式纳入中央王朝的直接行政管辖之下,中央王朝对西藏的管理逐渐变得系统而完善。至元元年(1264),忽必烈设总制院,负责掌管全国佛教及西藏地方政教事务,1288年,尚书右丞相兼总制院使桑哥,以总制院统领西藏各宣慰司军民财谷,责任甚重,宜有以崇异之,奏请用唐朝皇帝在宣政殿接见吐蕃使臣的典故,将总制院改名宣政院,从一品。宣政院用印为银质三台,此印为铜质,应为元朝为处理西藏事务派出的临时宣政院分院之印。


元朝为处理西藏事务派出的临时宣政院分院之印

元朝为处理西藏事务派出的临时宣政院分院之印

上一篇:上博博物馆在芝加哥举办“皇室与文人的青铜器收藏”大展 下一篇:上博31件珍贵文物亮相芝加哥艺术博物馆
百家争鸣

银州杯 “ 情系东疆——王存玉、孙玉珍伉俪绘画艺术展 ”开幕

上博博物馆在芝加哥举办“皇室与文人的青铜器收藏”大展

上博31件珍贵文物亮相芝加哥艺术博物馆

再塑达摩——童定家陶艺作品展研讨会在宜兴大觉寺举行

“怡墨研砂—吴鸣艺术展”开幕式在京举行

第七届中国(浙江)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新闻发布会于4月6日在杭举行

“指尖上的神技——李得浓木雕作品展”于广州举行

入古出今 漆韵开新:苏星漆画展广州举行

中国木版年画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盛大举行

“博雅达观—张建平教授文化创意青瓷作品展”在龙泉开幕

雅集沙龙

首届工艺美术作品展学术研讨会举行:传统工艺振兴与创造活力

《清明上河图》这幅国宝级名画即将在故宫“动”起来了!

西方雕塑名家与中国新锐雕塑艺术家交流展在北京举行

“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建馆20周年馆藏文物精品展”在天津举办

“香聚一堂”:龙泉举办青瓷香炉系列精品展

NGTC2017/2018双创峰会文化沙龙圆满举行

海丝“艺”行、与“石”俱进沙龙活动圆满举行

中国艺术品资产化研讨会在深圳举行

2017重庆传统工艺振兴系列活动(第三期)圆满成功

首届中国民间传统工艺美术传承与发展论坛在宜兴举办

顶部